日期:2021-01-12 来源:学工在线 作者:
虽为人师表二十余年,为人母已有近二十年,但提及教育孩子的话题,我真地不敢说自己的教育有多么地成功、多么地有经验。作为零零后独生子女的母亲,我深切地感到教育孩子之艰辛、小心翼翼以及摸着石头过河。但毫无疑问,我是拿生命来爱孩子、教育她成为一个身心健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常做的是如下四方面的事。
一、读书———走上父母岗位前的培训
前段时间一位九零后母亲在管教孩子时和孩子“互哭”并哭诉自己“头回当妈没经验”的视频爆红网络。实际上,头回当父母,谁不是呢?很多人为了做好一份工作去读书、学习、培训,但其实人生中哪一份工作会比做父母更重要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学习一下就瞎当父母,风险是很大的。从我怀孕到孩子如今已成为大学生,我一直阅读有关教育孩子的文章、书籍以及和优秀孩子家长交流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小时候,我经常带她去书店,几乎给她讲完了儿童区所有的童话故事书;后来孩子会认字能独立读书时,我去读一些关于她年龄段的教育书籍并做一些摘记。她整个小学阶段的几乎所有空余时间,我们都是在书店度过的。有句话说,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到她上中学时,也到了青春期。中学学业的压力以及青春期叛逆的爆发力给每位父母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我除了阅读该年龄段孩子的教育书籍、文章外,还购买了风靡全国的“樊登读书”会员卡,每天睡前听有关孩子教育的书,比如,《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让孩子远离焦虑》《母爱的羁绊》《养育女孩》《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不吼不叫》《正面管教》《父母的语言》《不管教的勇气》《解码青春期》《被忽视的孩子》《爱、金钱和孩子》《陪孩子终身成长》《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等,这些书我是反反复复地听,有些书,如《正面管教》《不管教的勇气》还参加了线下讨论活动。通过这种教育方面的读书、听书,在和孩子相处时、在教育孩子时,我会多了几份耐心、平静,我的心是踏实的,我会更理解自己和孩子,能和孩子共情、能给孩子讲出些道理。的确,每次当亲子关系受到挑战时,唯有阅读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让我焦躁的心平复,让我更加熟悉当父母的“业务”。所以我说,头回当父母,上岗培训首当其冲,而读书是一个便捷的途径。当然,爱读书的孩子也不会差,孩子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让孩子热爱读书,读有营养的书,是父母教育成功的一半。
二、陪伴———最长久的告白
独生子女,最怕的是没有玩伴、是孤独,况且还是孩子。但因为生计以及工作性质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家长无法陪在孩子身边。身为一名教师,我发现家里有父母陪的孩子行为表现以及学业成绩相对会好点。作为一名拥有教师身份的家长,我在陪伴孩子方面相对有些优势。有研究发现教师子女在行为规范和学业成绩表现方面要相对好点,除了教师的教育管理职业素养外,大概与教师家长的陪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分不开的。我经常对女儿说,我们家是教师家庭,或许比不上别人家有钱,但我们有时间陪伴你,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从小到大,我力争陪她吃每餐饭,在吃饭时,我们可以抓住一点时间聊聊天,分享日常喜闻乐见;每次考完试后,我都会陪着她,我知道她经常考得不尽人意,一定需要有人来倾听她的心声、安慰她、鼓励她、为她指点迷津;我喜欢运动,白天工作忙,只能晚上去锻炼,但我一定会在她夜自修回来时回家;高三那年,她晚上基本上快十二点才睡,我也是等她睡了才能安心。我就是想让孩子知道,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处境有多艰难,有一盏灯会为她一直亮着,妈妈永远守候着她,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不孤单。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我们不仅是他们的父母,也要做其亲密的朋友、玩伴。
三、边界———和善而坚定
“和善而坚定”这个理念是来自樊登读书《正面管教》,也称作“温柔地拒绝”,指的是凡事我们应给孩子定规矩、设边界,若孩子越出这个边界,我们不要情绪失控,应该坚定地说“不”、温柔地拒绝。假如孩子和我们顶嘴、不尊重我们时,“和善而坚定”的处理方式就是我们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等大家情绪平复了,我们可以再找孩子谈一谈:“宝贝儿,很遗憾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态度。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回避。我爱你,愿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的方法,前提时当你能够尊重我时来告诉我”(来自《正面管教》)。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指的就是凡事总要有个规矩,不能乱来,孩子违反规矩,父母要不吼不叫、不恐吓威胁,而是要耐心地讲道理,“宜吾色,柔吾声”,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行为。我们都知道,零零后生活在电子信息时代,被手机、电脑浸润着,耳闻目染,所以沉迷网络的孩子数目惊人,而且网瘾的后果骇人听闻。关于玩手机、打游戏这个我问题我也和孩子有过激烈的斗争,后来静下心分析了一下原因,觉得大的社会背景、周围的环境就是这样,你禁止孩子玩手机是“逆流而上”,是适得其反,况且玩手机也不全是坏处,只要和孩子定规矩、设边界,做父母的就可以“顺应民心”。我和孩子定的规则是:每个周末作业写完后可以有一小时的时间玩手机,这一个小时是先看新闻半小时、再打游戏半小时,超过一分钟,下周玩手机时间少五分钟,中学的六年一直如此,高三最后一学期由于课业负担较重,即使疫情孩子在家上网课,手机、电脑交给她自由支配,她也没有上网打过游戏了。我知道孩子有考一个好点的大学的目标,完全想着学业,已经能管得住自己,能让手机为我所用,做到了自律。大学前我孩子没有自己的手机,因为我们定好了玩手机的规则,每当到了她玩手机的时间,我都会准时准点把手机交到她手上。试问,有多少孩子没有自己的手机?又有多少家长、老师因没收孩子手机问题发生严重冲突?大学前我孩子没有自己的手机,不知因此省了多少亲子矛盾,这一点我深感骄傲、自豪。
四、表达———有爱就要说出来
这里的表达包括孩子情绪的表达以及家长情绪的表达。孩子的喜怒哀乐、委屈、辩解等等,只要孩子在说话,你就不要插话,要耐心地倾听,让孩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孩子把话说完,如此,孩子会没有压抑的情绪,会精神轻松、平静,会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也就乐意和父母交流。其实,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和父母的交谈越来越少,如果父母简单粗暴地随意打断孩子、主观臆断,那么孩子注定不愿再和父母沟通。说到这里,我深觉惭愧,因为我性格比较急,当孩子出现什么状况时,我总是着急上火,等不到孩子把话说完,结果是孩子说孩子的,我说我的,都想让对方听自己说,结果两个人嗓门越说越大,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不是沟通解决问题而是争吵,是“鸡飞狗跳”、不欢而散,孩子一肚子委屈,我是极度内疚、吃饭睡眠都受到影响。后来,也是通过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比如,上述樊登读书中提到的书籍,我的心平静了下来,我尝试里面的方法,不仅耐心让孩子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也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比如我妈妈对这件事也很生气、很着急或者很高兴等等。樊登先生说青春期的孩子好像要摆脱父母的束缚,实际上他们是在尝试看父母是否挽留他们,以此来验证父母是否依然还爱他们。每当孩子出状况时,孩子是很怕父母伤心的,实际上孩子对父母的爱不比父母爱孩子少。父母应该经常向孩子表达爱意,比如,“爱你,宝贝”,“宝贝,无论你什么模样,我们永远支持你”等等诸如此类的“爱的表白”以满足孩子的心理、让孩子安心。我们中国人不善表达情感,但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到“有爱就要说出来”,在严格要求孩子之后,在孩子脆弱的时候,要学着对孩子说出你的爱——无条件的爱,以让孩子自信、坚强。
总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各家有各自的实际情况,要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但是,我还是建议做家长的多学习如何当家长,把做家长当一份事业去做。做一日家长,就要担负起一日家长的责任,“在其位,谋其职”,因为孩子就是未来、是希望。
撰稿:美术与设计学院 编辑:耿永平 编审: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