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教育缺了啥

日期:2015-05-22 来源:学工在线网站 作者:学工在线

深圳市坪山区技工学校上演一场“笔仙”闹剧,导致400余名学生不敢入校学习。全国各地学校都在流行玩笔仙游戏,甚至有学生因玩该游戏受到恐吓而被送进了医院。深圳事件一经爆料,各大媒体纷纷吐槽,舆论矛头直指当代教育的缺失。舆论场上,价值观危机、信仰危机、教育危机充斥电脑屏幕。媒体指出当今社会义务教育阶段缺少对学生的科普知识普及,引起教育界反思。科学不前,封建迷信占领学生的思想教育阵地。教育缺失的同时,一些不法商贩也将市场瞄向未成年人,市场中流通这么一句话“谁掌握了孩子,谁就掌控了未来钱袋。”未成年人的监管空缺,恰恰暴露出当代教育弊病。

然而事实真的是我们缺少了对科普知识普及么?笔者随机调查了当地几所学校,也持续性观察本地媒体报道,我们的科普知识一直都有持续性新闻。各所学校负责人也频频叫屈,学校年年都有科普展览、讲座、知识竞赛,而且为了引起学生的关注,还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活动的规模阵容也十分庞大,但为何会出现科普知识缺席教育的状况呢?

笔者网上百度发现互联网中此游戏疯狂盛行。输入“笔仙游戏”后,满屏介绍游戏玩法。笔仙并不是现代的新鲜游戏,它是基于人体心理暗示的一种潜意识的不自觉行为。中国科普研究所申振钰研究员认为,所谓心理暗示就是人在对某事高度记忆或祈望有好结果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幻觉和不自主的状态。当两个人在笔仙游戏时,因为呼吸、心跳、脉搏、血流等原因,又因胳膊要保持同一姿势且悬空时间过长,胳膊就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晃动。两人在交互信息过程中,一人的胳膊不由自主往左转动的时候,另一人马上就捕捉到了这样的信息,他会以为那是所谓笔仙传递的信息,也就会配合着向左转动,于是一个圈就画成了。 在做笔仙游戏的时候,手总是不由地颤抖。 最后,他判定笔仙存在其实很简单,如果没有人为的抓住笔,而是让笔自己悬空,那这支没有生命的笔是肯定无法写字也无法回答任何问题的,笔仙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

     “笔仙”在我们文学作品中屡有出现,古名“扶乩”,《红楼梦》、《梦溪笔谈》中均有记载,“笔仙”闹剧只是将古时生活场景移植于现代生活之中,它是现代版的“扶乩”而已。笔者在调查老师对学生玩笔仙游戏的状况,结果却大出乎人意料之外,许多的教育工作者甚至笔仙游戏为何物,更谈不让知道怎么玩。学生课余课后游戏动态的失察,恰恰折射出当代的教育缺少关注孩子生活中的成长和发展。

随着信息社会传播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娱乐化自媒体时代,学生所接触信息的途径更为广泛,接触的载体不仅有过去书本、纸质媒体、平面传媒、广播、电视等正面的媒介,还有承载大量信息的互联网中的音频、视频、动漫、交互网站。而我们教育者往往忽略了学生接受信息的时效性和教育方式的隐蔽性,致使现代教育怪病丛生。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完全可以脱离教师、家长的监管,更需要现代教育工作者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作细微的观察。舆论将失职行为归结于教育,意图就是为了指出对当代教育对孩子成长需要的失察。这就意味着,新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更为细微的洞察力(包括平时的生活,及时事、网络新动态)和及时解惑的能力。特别是我们当前处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更应留心于学生的成长需要,科技信息发展动态。回顾学校工作,笔者认为,当前信息时代教育工作者缺少了以下几个关注。

首先,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调查中指出,各地学校都有科普展览,但许多学生在参观展览时走马观花式的看“神六”飞天等人类探索遥远星空的事迹。而我们的科普知识是否真正的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了呢?是否是他们想要在求知过程中得到的答案呢?他们反映很少有贴近他们生活成长规律的知识,或者说我们所构建的知识体系不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知识体系。因此科技展览效果如何,这的确有待商榷。举一反三,我们也应反思当前所施受的教育知识,是否是真正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成长需要。笔者认为,而此次事件恰恰暴露出现代教育观念的缺失。现代教育观念是指与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它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当贴近孩子的生活,关注孩子的成长,注重教育的时效性,抛去教育者已经构成固有知识框架体系。这就要求必须对现行的中小学教学加以改革,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中小学的教学不但要为每个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也需要满足他们继续学习兴趣教育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近一二十年来提出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掌握性学习原理,他说:“如果学校打算为至少90%的学生提供成功而满意的学习体验的话,那么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态度必须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学的策略与评价的作用也必须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我们一改过去以挑选学得好的、不重视和淘汰多数学生为目标的单纯应试教学,它要求教育者应正视学生学习背景、能力、途径的改变,更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但从现行教育学载体和平台上看,我们的许多老师依旧停留在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备课本,稍好一点的可能会运用一些新媒介,可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行为是否真正的适应了当下学生发展的要求了呢?

其次,关注当代教育传播规律和传播知识的途径。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或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传播。随着社会发展,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作用。这与传统的多种媒体简单组合是完全不同的。信息时代和读图时代要求我们将视听信息以数字信号的方式集成在一个系统中,既方便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又要便于查询、检查。我们也应当借助于传播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综合处理,编制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进而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从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中解放出来,使乐学落到实处。

接着,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学会甑别信息。现代社会,我们获取信息主要有两个渠道: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直接获取主要是通过眼、耳、身等感官直接与事物接触,经常参加的教育教学实践等活动直接感受和获取信息。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包括与他人的沟通、查阅书籍、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因特网查询中要教会孩子如何明确搜索目标、利用一定的查询技巧、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来对信息进行信息甑别,以达到物为我用的境地。

另外,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生活,教会孩子将虚拟的网络与真实的现实生活区分开来。让孩子真正将网络正确的知识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帮助孩子成长。“你看孩子多重,孩子就看你多重。”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考虑到教育功能,对于身边事,典型事迹我们教师应挖掘出其闪光点,注重适时的教育内容给孩子带来些启迪,只有我们将平时的感悟渗透到孩子的成长体验中,才能真正地让孩子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