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大学改造

日期:2016-05-16 来源:学工在线网站 作者:学工在线

    21世纪是数字化时代,置身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知识殿堂和社会灯塔的大学,积极探索符合未来趋势、契合大学使命的发展路径,持久实现大学的价值理想和独立追求,共舞于时代,贡献于时代,超越于时代,已然成为当下中外一流大学共同的自觉选择。
     数字化时代大学解构已经发生,然而建构却远未完成。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变迁和高等教育传统惯性之间形成的“文化时差”,将因技术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而愈演愈烈。高等教育唯有及时调整“文化时差”,才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才能在短兵相接的国际化竞争舞台中有为有位。大学再造,主要将在“理念、治理、范式“三个维度上展开。

  (一)大学教育理念的再造

    谁是教育的主体,或曰以谁为中心,在什么意义和多大程度上以谁为中心,这一问题是大学教育的重要问题。从古代和农业社会“师道尊严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到工业社会的“以教师为中心”,再到信息社会“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大学的教育理念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学演进而不断发展。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当前,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根本命题,把曾经被剥夺、被遗忘、被异化的教育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在学习过程中彰显独立性、自主性和选择性,而不是被教育、被培养、被塑造、被拔尖和被成长。
    学习中应注重结果,还是更注重过程?答案仍是后者。未来的学习主要是探索未知的深度学习,学习的“过程价值”远大于作为探索结果的“知识价值”。同样重要的是,学习不仅是成才、成功、成就的艰辛拼搏过程,还应是建立自信、获得快乐、铸就阳光心态的成长过程。学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在学习过程中着力锤炼学生自身内在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在人工智能或将超过人的智能的未来,学会创造性的学习和如何学习,比单纯追求获得知识的学习重要百倍。

(二)大学治理结构的再造

     数字化时代,大学应加快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大学的建设进程,构建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的内部治理结构。具体而言,在运行决策方面,应以数字化技术重构大学资源管理和调度的校务管理模式,构建以信息、知识和智慧等数据系统为支撑的运行决策模式,实现信息服务、信息关联、业务协作、数据支持的全时空、全链条整合,运用“数据驱动决策”的全新视角,提高决策绩效和服务水平。在教学管理方面,应借助大数据分析,建立学生从入学、学习、生活、就业与职业发展等过程数据档案,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考核评价以及职业规划等学情数据。通过基于数据关系和分析的客观决策,进一步助力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

(三)大学教育范式的再造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过面向过去、膜拜大师的永恒主义,面对现实、强调素质的要素主义,以及面向社会、注重致用的实践主义等不同思想。与这些思想相对应的不同时期的大学,不管是强调经典传承的传统大学,抑或是鼓励科学研究的现代大学,都不约而同地突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地位、主动角色、主观评价和主导作用,形成了以“教师、教室、教材、教具”为中心的“教的范式”。农耕社会的黑板、工业社会的幻灯、信息社会的投影和显屏,就是授业解惑中教学手段和教具不断升级的生动写照。
    在数字化的引领下,高等教育模式将走向生态化、分散化、网络化和个性化。在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掌上设备已蔚然成风的数字化时代,课程的提供者已远不止是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师,授课的场所和学习的平台也不仅是教室和课堂,授业的时间早已不限于排定的教学计划,知识的载体更已从单一的纸质材料,变成包括图片、日志、网页、视频、音频等非结构数据在内的多样化数字载体和复合体。
    随着“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教育理念的发展,以及以MOOC为代表的新兴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传统“教的范式”受到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自学习等新教学模式的强烈冲击。数字化时代,以“学生、学习、学问、学用”为中心的“学的范式”,将开启人类学习的新纪元。大学应加快推进“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移,积极建构基于“学生体验”(student experience )的人才培养体系。具言之,应构建基于伙伴和朋辈的新型学习关系,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更注重师生学习共同体中的“学”;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间,更注重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教育,让学生自主开展批判性思维驱动下的深度学习,做积极的知识发现者与建构者,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学习空间和平台方面,“学的范式”着力构建“五课堂”。“五课堂”中第一课堂,即传统和现行的教室内课堂;第二课堂为校内课外社团、公益、兴趣小组等各种活动;第三课堂是国内校外各类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和义工等活动;第四课堂为留学、游学、访学等海外学习、交流、考察和实习等项目。第五课堂则为易班(E-class)、MOOCs课程、云学习、翻转课堂等虚拟课堂和网络交互等e-learning学习平台。
    前四个课堂是物理空间(Physical space)中的课堂,第五课堂是虚拟空间(Cyber space)中的课堂。这五个课堂共同构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泛在”课堂,从而实现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课堂学习与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多元融合。
    大学不仅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18世纪英国大学的崛起、19世纪德国大学的超越、20世纪美国大学的引领这一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看,世界经济中心往往都将成为世界的教育中心。如果说21世纪世界经济看中国,那么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也应在中国,我们躬逢其盛,与有荣焉。
    数字化给高等教育提供了无限可能,成功取决于下一步的行动。让我们在这大变革的数字化时代,以“十年磨一剑”的坚毅、“舍我其谁”的担当和“只争朝夕”的果敢,更新教育思维,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为加速建成“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一流大学不懈努力。



    (编辑:李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