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山东省生涯教育一体化论坛举行

日期:2021-12-06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作者:学工在线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地落实,发挥高校生涯教育一体化实践模式思政育人成效,12月5日,第三届山东省生涯教育一体化论坛线上举行,论坛由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济南大学主办,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济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和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中心承办。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时勘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张静副主任作专题报告,济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济南一中、北森生涯学院代表分别就生涯教育一体化实践模式、生涯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培育、生涯咨询师培养、区域性高中生涯教育和高中学校生涯实践等做经验分享。

论坛以线上直播方式进行,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深圳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省内外100余所高校在线参会,观看总人次6287次。论坛由济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晶、大学生职业素养工作室负责人陈晓分别主持。

中国科学院大学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时勘教授作了《职业生涯与大学生胜任特征构建》主题报告。报告紧扣“职业生涯与大学生胜任特征构建”主题进行阐述,从心理学家时勘教授的个人成长道路入手,聚焦心理资本、胜任特征、心理测评和培训发展的最新趋势等进行系统介绍,从心理学角度介绍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和路径,试图从青年学生职业发展的成长规律来获取新的认识,让高校教师和学生们初步了解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唤醒师生生涯教育意识,建构生涯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静作了《高校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建设》主题报告,她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发展基础的差异,提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涯教育方式,并介绍了生涯教育队伍建设和生涯个性化工作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本土化建设方向。

济南大学张晶作了《“大思政”视野下高校生涯教育一体化模式》的经验分享。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两个比例,实现两个更多”的学生工作理念,致力于在“大思政”视野下,构建体系科学、内容系统、功能健全的高校“544”生涯教育一体化模式,现已形成以课程教学为主途径,咨询辅导、实践活动、测评评估和科学研究相互融合的内容体系,形成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相互配合的支持体系,形成高中、高校和社会(企业)相互贯通的协同体系。目前已经形成“1+1+3”生涯课程群、个体生涯咨询、团体生涯辅导、朋辈学业辅导、家长生涯人物访谈、“三面两赛”“一院一品”等生涯精品项目。

山东省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肖强工作室”主持人肖强作了《职业生涯工作室建设实践》报告,对于以工作室为载体,搭建工作交流和素质提升平台,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北森生涯教育总监黄小清作了《职业生涯咨询师队伍建设》,对于以生涯咨询师队伍建设,帮助辅导员形成一专多能素质模型和提升服务育人能力具有重要启发;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淑杰作了《荣成市中小学生涯教育一体化体系构建》报告、济南一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马营主任进行《生涯探索,十年之路》济南一中生涯规划教育经验分享,两场区域性中学生涯教育实践对于高校理解新高考背景下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形成贯穿式生涯教育系统具有的意义。

山东省生涯教育一体化论坛创办于2019年,依托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山东省生涯教育一体化联盟,致力于整合山东乃至全国生涯教育资源,围绕与大学生密切发展的七个生涯节点,搭建高中、高校和社会(企业)生涯教育立交桥和教育资源互通平台,发挥生涯教育在“大思政”体系下的思政育人作用,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次论坛以“高校生涯教育的内容与路径”为主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多方共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共同探讨高校生涯教育体系、目标、内容和路径,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生涯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推动生涯教育的高质量和协同化发展,形成更高水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编辑:党然

初审:王淑琪 复审:徐岩 终审:刘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