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成长,“疫”起上好生涯“云课程”

日期:2022-05-20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作者:学工在线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师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轨迹。当寻常的职业生涯教育课遇上不寻常的疫情,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主动谋划、积极部署,守牢课堂教学主阵地,用好抗疫思政素材,精心组织教学研究,全面做好线上教学各项工作,充分发挥“职业生涯指导与创业基础”在思政铸魂、生涯育人中的作用。

精心谋划部署,守好教学阵地

主动应变,积极求变。面对突发疫情对教学工作带来的冲击,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结合近年疫情防控和线上教学经验,多措并举齐发力,确保“职业生涯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一是修改教学计划,完善教学保障,通过《线上教学每日统计》《线上教学情况周报》《每周线上学习课程明细一览表》摸清教学底数,确保教学进程。二是精心研究教学,组织集体备课。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心理系副教授高艳以《基于生涯混沌理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为题进行督导式培训。邀请著名生涯规划专家、《生涯咨询99个关键点与技巧》作者李枢举办“读生涯之书,增思政本领”读书日分享会活动,传授生涯思政融合教法,教授线上教学技巧。三是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方法。例如土木建筑学院李婷老师在讲解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时,通过结合建筑学学生专业特色,引导学生通过手绘霍兰德海报的方式,寻找个人职业兴趣,激发学习兴趣。

挖掘思政价值,用好战疫素材

思政育人,生涯育才。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生涯思政教育作用,实现生涯教育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一是积极在课堂上讲好抗“疫”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将家国情怀投射到个人选择,用个人担当答好疫情大考中的青春答卷。二是做好抗“疫”生涯人物访谈。引导各个教学班开展抗“疫”榜样、行业先锋等生涯人物访谈,开展校院两级考研党支部、班级、宿舍和个人的访谈宣传,发挥榜样赋能榜样示范作用。三是积极讲述学校临时党支部、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坚守一线的担当故事,志愿者主动靠前、不计得失的奉献故事,以身边人和身边事,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优化教学设计,明确学习要求

任务驱动,精心教研。面临线上教学实践所需要的应急性转变,积极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创建灵活多样的混合教学模式,提高在线教学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适用程度。一是优化教学设计,突出任务驱动和项目协作。发布“五个一”学习任务要点,即上好一门生涯课程、听一场生涯规划讲座、访谈一个生涯人物、探索一个职业信息、撰写一份生涯计划书,以任务驱动和过程考核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二是发挥测评平台优势。依托生涯教育一体化平台,打通“线上直播+线上测评+视频课程+生涯计划书”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生涯数据沉淀,生成学生生涯发展计划书。三是用好实践教学环节。配合课程教学,同步开展第六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生涯规划书专题指导,举办“青年的理想与担当”——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培训会,邀请山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济南大学参赛选手作经验介绍和参赛指导。

强化生涯服务,持续教育引导

用情教学,用心服务。在发挥课程教学解决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生涯问题优势的同时,积极延伸课程教学链条,强化生涯服务支持保障作用。一是积极开展生涯咨询服务,持续推出生涯一对一咨询、生涯邮箱咨询和生涯测评等3项服务,为学生提供学业规划、考研辅导等个体咨询服务32例,生涯邮箱咨询68例,生涯测评覆盖率超90%;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引导,推出“答案之书”“榜样之光”等系列推文,激发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实现学生生涯认知提升。

“职业生涯指导与创业基础”课是我校通识必修课,自2013年开课以来,遵循“标准化建设”到“课程群建设”到“生涯思政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规划,建立了“教材+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和“教学+实践+训练”的育人模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职业世界、科学理性决策、明确发展目标、提高生涯成熟度和适应力,实现了生涯指导、思政教育和专业认知的深度融合。该课程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获得学校教改重点项目和首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编著教材2部,孵化课程4门,建设经验入选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获得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新闻网等报道。




图文编辑:张丽

初审:王淑琪 复审:徐岩 终审:马杰